每天睡到自然醒,約11時返到「公司」,然後吃午飯,接着3點3嘆個下午茶,約下午4、5時就放工。這種生活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過分?「朋友經常說我是『扮返工』!」李德麟笑說。今年47歲,15年前(即32歲)已經提早退休,現在每天所謂「返公司」,也不過是寄情興趣,打理非洲紫羅蘭,因為他自小就喜歡種花。
撰文:信報月刊記者李潤茵
不再工作?李德麟反問:「還有什麼好做呢?人最終都是希望可以不用工作,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啊!不是嗎?」除種花外,興趣廣泛的李德麟,也是Swatch手表的發燒友,最近甚至開始收集Lego,生活比退休前更忙碌,剛剛從大阪旅行回來抵港。
30幾歲退休是否靠父蔭?李德麟出身普通家庭,家中六兄弟姊妹,他排第六,所以形容自己比較「冇王管」、「更自由」。「中國人傳統喜歡留很多東西給下一代。經常聽到街坊話要幫個仔買樓,我會反問個仔都30幾歲,為什麼還幫他買樓?當年,父母也沒有留給我很多。」不過,他承認「無人會計劃到30歲就退休,我可以說是巧合」。
見好就收 賣廠退休
李德麟讀工商管理出身,畢業後打過好幾年工,後來與幾名朋友在國內設塑膠廠,生產文具、玩具,稱得上白手興家。「九十年代做廠其實幾好景,做了四五年,主要接外國單,商譽不錯。」但踏入九七,營商環境轉變,李德麟看淡前景。「港元兌人民幣由100兌130,換成80兌100;人工由200至300元人民幣,到二三千都請不到人,廠方立場愈來愈不利,既然自己適應不到,剛巧有人想收購,倒不如索性離場,賣盤全身而退。」
幾名合夥人中,選擇退休僅他一人。「很多行家都說我走得快,沒有走的很多現在已經結業。」當年,收購價約2000萬港元,每人平均獲500萬港元。「一次過獲得一筆較可觀的資金,就較容易規劃以後的人生。」結果,連同做廠幾年儲下來的幾百萬,加上賣盤獲得500萬港元,另外在1998年首次置業,當時總資產約1000萬港元,李德麟決定退休,「做些喜歡做的事」。
15年去了,他不但沒有坐吃山空,還因投資得宜,目前其身家保守估計已翻近兩、三倍,達2000至3000萬元。
化繁為簡 着眼平衡
沒有小朋友,二人世界,就不擔心長命不夠錢嗎?「怕啊!」李德麟笑謂「我計過下,100歲是時候死了!否則會不夠錢用,所以要靠分散投資來分散風險。」他透露,目前資產近五成為物業,基金近兩成、股票及現金約各一成,也有買外滙、債券及保險。高峰期,他曾持有6個單位,現時自住一個,出租3個,每月租金收入4至5萬作為日常開支,當中包括其廣泛的興趣支出及旅行。
他的資產分配理念首重平衝。「我的想法很直線。樓價跟經濟掛鈎。如果經濟差,租金降低,物價其實也會低。我不用太奢華,舒服就可以,只要能夠收支平衡,也無謂想得太複雜。」「只要通脹不太高,我相信可以維持下去。到年紀再大少少,我就會將物業套現,流動性較高。」
有耐性 趁低吸納
買物業首重量力而為,並要等待時機。「我也是逐個趁低位買入,小單位換大單位。」他分別在1998年金融風暴後、2001年911事件後、2004年沙士後,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後購入單位,均屬港島區。「其實一直都是等機會,買樓都是低位購入,但我不夠膽沙士時刻買,也是看定少少再買。」其中,2008年購買華蘭花園一單位,買入價約210現已升至約580萬。
資產配置會不斷調整。「水是向下流的。當樓價已升到很高,資金自然會到另一個市場。」他直言比起樓,股票回報率更高,但他只玩美股。「港股真是不懂得玩!太多衍生工具,人為操縱機會較大,看清市場是困難的。反而,美股較為簡單。例如iPhone銷量好,蘋果股價就會升。投資者多數是基金公司,私人較少,比較直接。」
買美股 不沾港股
他形容自己是穩陣派,買股也是直線思維。比起醫療保,他認為醫療股升幅較可觀。「所以醫療愈來愈貴不要緊,因為醫療股也會升,還是那兩個字『平衡』!」另外,他也有買入Johnson&Johnson這類日常用品股。嗜好多多的李德麟也好鑽研股票,即使退休也緊貼市場,笑稱「始終一日未死仍然要運作下去」。所以每晚邊睇波就邊睇股,買股心法是「先玩一輪才投資」。
「我很早已經買Google、Apple、ebay。Apple 當時約50元,後來升至300元,拆散3份後再升,所以都賺了少少。我第一份工在日本公司,當時用Macintosh,已經很喜歡Apple這個品牌,後來香港可以買美股,就即刻買Apple。」
至於買ebay,則要歸因於收集Swatch。「我是用家,經常會在ebay bid手表,覺得運作模式不錯,所以就買其股票。」李德麟買股票,必先要喜歡上該公司,才會考慮購入其股票,再用長時間搜集資料,清楚了解該產品的優劣後,才作決定。「很好玩的!當作學習。有時候是了解後,決定不做,不買的例子也不少。」
facebook就是一個例子。「我一直都想不明它的收入來源,所以無買到。用家的確很多,但廣告亦真的不是很多,收入並非想像中大,所以好似雪球般不斷滾,隨時一跌就爆。」反而,他買了阿里巴巴、微博等美股。「阿里巴巴每分每秒都有人在買賣,一個光棍節已經幾十億生意,但它是要微調的,始終太多假貨。如果做到,也是好股票。」
玩要玩得精 財不入急門
有人形容,人生是一場競賽,但在李德麟眼中,人生更似一場遊戲。無論玩花、玩表,還是玩股,他認為道理都是一樣,就是要專注。他進一步向記者透露,買樓都有竅門。「本身很喜歡睇樓,所以就自己考了地產牌,想收到更多第一手資訊。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!」「玩每個項目都要玩到專業才會好玩,否則站在中間就有點無謂。每件事情總會有些巧妙地方,但你一定要是insider(內幕人士)才能知道。」
曾經有朋友手持一筆約100萬的退休金,問他買什麼好?「我說買一半中國人壽吧!我曾在國內工作,深感保險在國內會日漸盛行。當年中國人壽約4元,最後最高好似升到約40元,也挺可觀啊!」李德麟認為不少事情其實都有趨勢可循,但必先了解、分析。「中人壽如果是一間好公司,為什麼不可以讓它自己滾存呢?中間的波幅其實可以不理。」
他很少短炒,有些股票甚至由上市持有至今。但跟買樓一樣,李德麟很有耐性等待時機,等到好價錢才套現,所以買股多年很少蝕錢。「可能真是財不入急門」,不求賺大錢的人反而賺錢。
「有沒有要搵幾多錢才退休呢?其實也沒有,能夠搵到幾多呢?」李德麟感慨人生無常:「你永遠不知道,究竟是90歲死先,還是60歲死先。有花友65歲退休,隔1年就離開了。」人生充滿不同抉擇,而他只是適時選擇了想過的生活。「香港人是辛苦的,但其實可以選擇輕鬆。」人人都說贏在起跑線,但他不相信,「永遠都是終點線才是最重要!」
——原文載於2015年7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