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:

2021年9月6日

【信報月刊】學中醫要有悟性 懂中國文化事半功倍

引言:現年58歲的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現年58歲的呂愛平,與中醫結緣逾40年,當年誤打誤撞學習這一專業,由於缺少傳統中國文化底蘊,覺得中醫藥晦澀難懂,後來到西方深造重返內地後,才漸漸悟到中醫藥的博大精深。--本刊特約記者張婷婷、本刊總編輯鄧傳鏘

「我15歲上大學,班中年紀最小,沒有體會到中醫藥太多的優勢!」上大學前在農村讀書,不同年級在同一教室上課,一年級時已聽到三年級的課,「因為文化大革命,就稀里糊塗讀上去!」

1977年中國恢復第一屆高考,呂愛平參加了1978年的第二屆,獲江西中醫學院(現稱江西中醫藥大學)取錄。那時大學錄取率僅3%至5%,雖然不是首選的工程科目,但考上了也猶如中頭彩,「小時候連飯都食不飽,現在跑到城裏唸大學,再讀不好就對不起了!」當時課程約六成涉及中醫、四成西醫,由於來自農村,缺少文化背景,西醫相對學得更容易。

在學時未悟到中醫的優點

中醫老師曾說,「古文要學好,需要有一定的文化、人文知識,才能學好中醫經典。」雖然努力惡補,看了歷史、儒釋道等哲學思想的注釋,學中醫仍像霧裏看花。「從大學到研究生,甚至後來出國,我都未悟到中醫的優點和特色。」

讀大學時,他曾做過一個實驗,把一個病人,帶給十個中醫看,結果十個處方都有出入,「我當時認為這不符合邏輯,現在我反而理解,因為病人本來就是一個很複雜的動態體系,內外互相影響;每一個處方又包括很多藥物,有不同成份,所以沒可能只得一個解決方案。」

大學畢業後,他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完成碩士學位,主要研究中西醫結合,90年獲世界衞生組織獎學金,到美國Ohio State University進修,研究細胞生物學;回國後,在中醫科學院修讀博士學位,95年再到瑞典Lund University進修骨關節疾病的免疫學。

中醫藥涉及很多人文和哲學思想,外國人學起來豈不是加倍困難?呂愛平把中醫藥分成兩個層面,一是科學研究(research),另一是臨床服務(practice)。如果不懂中文,沒接觸過中國文化,並不妨礙做中醫學基礎科研,因為在研究最初階段較少涉及文化,反而具備化學、生物學、毒性和藥理等相關知識更重要。但中醫臨床服務則因涉及醫患關係,不單需要開方食藥,還要對病人提出養生指導,缺乏中國文化背景,醫患溝通有困難,難以就治療方案跟病人全面交流。

在中國文化的修為上,呂教授至今仍不懈提升,練了書法近二十年,去年疫情留在家中,便開始自學國畫。作品以植物為主,今年畫作的題材大改,由植物變為動物,如雞、豬、狗等;作品中表露出他的生物學專長和農村成長記憶!

原文請閱9月份《信報財經月刊》

訂閲揭頁版
下載Android揭頁版
下載iOS揭頁版
訂閱印刷版

回上

信報簡介 | 服務條款 | 私隱條款 | 免責聲明 | 廣告查詢 | 加入信報 | 聯絡信報

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。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。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。

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,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、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。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。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,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、其本身的投資目標、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,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。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,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,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,本公司概不負責。

You are currently at: www.hkej.com
Skip This Ads